紡織品的
耐日曬色牢度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重視。目前,我國的紡織行業產品標準,特別是近幾年頒布的新標準(除內衣類標準外),都將耐光色牢度作為考核標準之一。例如,我國之前頒布的絲綢產品標準,沒有規定對耐光色牢度的考核,而頒布的已將彈力絲綢耐光色牢度作為考核指標。在化纖絲織物和棉布類產品標準中,也將耐光色牢度作為一個重要考核指標,甚至有的產品標準還把耐光色牢度作為一個考核指標。
日曬色牢度的測試流程
一般日曬色牢度的測試流程為:將紡織品試樣和雙方認同的參考標準試樣(藍色標準羊毛),同時在人造光源下按照規定條件曝曬,然后對比兩者的變色程度,并通過同時曝曬的藍色羊毛耐光色牢度標準樣來確定樣品的耐光色牢度的等級。
日曬色牢度所有的測試標準均采用相對比較的方法,曝曬設備不直接出具檢測結果。設備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對影響測試環境的參數的控制,包括光譜、光照強度、溫度、相對濕度等。
日曬色牢度相關標準
我國耐日曬色牢度相關標準
GB/T8426—1998(等效)ISO 105—B01:1994 耐光色牢度(日光),該標準范圍是規定了一種測定各類紡織品顏色耐日光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該標準的原理是將試樣與八個藍色羊毛標準一起,在不受雨淋的規定條件下進行日光曝曬,然后將試樣與八個藍色羊毛標準進行對比,評定耐光色牢度。
GB/T 8427—1998(等效)IOS105—B02:1994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是指在相當于日光(D65)的人造光源下按規定條件曝曬,然后參照藍色羊毛標準進行對比,評定其色牢度。
GB/T 8429—1998(等效)IOS105—B03:1994 耐氣候色牢度(室外曝曬),是指在不加任何保護的規定條件下露天曝曬,然后參照藍色羊毛標準進行對比,評定其色牢度。
GB/T 8430—1998 :耐人造氣候色牢度(氙。,是指按規定條件下,在氙氣試驗儀內進行噴淋曝曬,然后與藍色羊毛標準進行對比,評定其色牢度。
GB/T 14567—1993: 耐光、汗復合色牢度,將經汗液處理后的試樣在儀器中曝曬,然后判定其耐光和耐光、汗復合色牢度,并確定其對光的敏感程度。
美國有關耐日曬色牢度相關標準
AATCC TM16 耐光色牢度,適用于室內紡織品。
AATCC TM169 織物的耐候性:氙弧,適用于戶外紡織品。
AATCC TM192 耐候性:日光碳弧。
其中AATCC TM16 耐光色牢度,是廣泛使用的紡織品光穩定性標準。
耐光色牢度的改善途徑
染料的光褪色機理非常復雜,但主要是染料吸收光子后被激化,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使結構被破壞,導致變色和褪色。紡織品的耐光色牢度主要取決于染料的化學結構,以及它的聚集狀態、結合狀態和混合拼色的情況。因此,合理選用染料非常重要。
首先,根據纖維性質和紡織品用途選用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紡織品,應選用抗氧化性較好的染料;對于蛋白質纖維,應選用抗還原性較好或含有弱氧化性添加劑的染料;其它纖維則應根據對褪色的影響來選用染料。為了增強染料分子結構中偶氮基的耐光氧化穩定性,在染料合成過程中,通常在偶氮基的鄰位引入一些強吸電子基團,從而降低偶氮基氮原子的電子云密度。另外,還可以在偶氮基的兩個鄰位引入羥基,利用其配位能力與重金屬絡合,從而降低偶氮基氫原子的電子云密度,并對偶氮基起到屏蔽作用,最終提高染料的耐光色牢度。
第二,應根據顏色深度選用染料。大量試驗證明,活性染料在纖維素纖維上的耐光色牢度與所染色澤的深淺成正比,即色澤越深,耐光色牢度越好。這是由于染料在纖維上的濃度越高,染料分子的聚集度越大,同樣數量的染料接觸空氣、水分和光照的表面積就越小,染料被光氧化的幾率也越低。反之,色澤越淺,染料在纖維上大多呈高度分散的狀態,受光照的幾率較高,最終使耐光色牢度明顯下降。因此,染淺色品種,應選用耐光牢度較高的染料。此外,織物上添加了許多后整理劑如柔軟劑和抗皺整理劑等,也會降低產品的耐光牢度。因此 ,應選用對這些整理劑不敏感的染料。
第三,應選用耐光穩定性、配伍性好的染料拼色。不同染料的褪色性能不同,甚至光褪色機理也不同。有時,一種染料的存在會敏化另一種染料的褪色。拼色時,應選用相互不會敏化,甚至可以提高耐光穩定性的染料,這在染深色品種如黑色時,尤為重要。三原色中的一只染料過快褪色,將很快導致染色纖維或織物發生變色,而褪色的染料殘余物還會影響未褪色的另外兩只染料的光穩定性。合理控制染色工藝,使染料與纖維充分結合,盡量避免水解染料和未固著染料殘留在纖維上,是獲得較高耐光色牢度的重要途徑。